在深圳这座日新月异的现代都市中,滨河水质净化厂,这座承载着城市水环境治理重任的“绿色心脏”,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改造。
2024年8月15日,由深圳环境水务集团投资建设的滨河水质净化厂提标扩建工程顺利完成一阶段第一条污水处理生产线通水调试,标志着项目全面跨入AOA工艺调试试运行阶段,预计2024年年底第一阶段污水处理系统全面通水调试。
滨河水质净化厂始建于1983年,作为深圳市第一座污水处理厂,服务罗湖区西部和福田区东部约27.5平方公里的区域,服务人口约100万,现状污水处理规模30万吨/日。滨河水质净化厂提标扩建工程自2022年11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始终秉持绿色低碳理念,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实现了污水解决能力的显著提升。
项目在不增加用地的基础上,将污水处理规模提高至50万吨/日,全部使用先进的深水净氮™AOA高效脱氮工艺,是国内采用AOA工艺的规模最大水质净化厂。在不外加碳源的条件下,可实现出水总氮低至5毫克/升以下,脱氮效率高于90%,出水总磷低至0.3毫克/升以下的惊人效果,这一工艺不仅提高了出水标准,达到深圳市《水质净化厂出水水质规范》B标准(其中TN≤8毫克/升),还明显提升了污水污染负荷削减率,实现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目标。
在节能降耗方面,项目运用光储直柔发电+空气能技术,实现项目内部以电能+热能为主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协调优化运行管理。同时,依照结构特点,采用多种模架体系相结合,使用预制钢模板、弧形结构高效实施工程技术、施工道路自动喷洒防尘装置、工友村宿舍节能配电技术等节能手段,探索节能降耗新模式,将绿色建造理念融入施工。
滨河水质净化厂在提标扩建的征途中,不仅着眼于技术的革新与环境的改善,更致力于生态与产业的深层次地融合,共绘一幅共享共荣的美好图景。
项目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为围挡安装声屏障、大型机械安装隔音设备,按照附近市民作息规律合理的安排施工,做到施工安排最优化,噪音污染最小化;同时,通过市民开放日,积极走访群众等活动,及时公开施工内容、施工时间,让市民了解污水处理带动生态建设的非消极作用,取得了工地周边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了“企地和谐”的绿色施工环境。
除此之外,项目在规划之初,便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在拆除新建构筑物区域建设面积约5.4万平方米的上盖结构,且在项目基础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已为后续上盖结构开发建设提前预留了基础承载力条件。目前,深圳环境水务集团依照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关于加强建设算力基础设施的有关政策,组织研究推进滨河上盖结构智算中心建设方案,以“中水循环利用+智算中心冷却+污泥干化”的能源循环交换机制为设计理念,打造“数据中心+水质净化厂”联合运营的新示范。同时以智算中心为核心,带动后续上盖数字产业园的建设打造。根据滨河水质净化厂中水生产规模,目前智算中心设计级别为国标A级,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机架规模约334台。
除了提升出水水质,项目也在挖掘更多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滨河水质净化厂可提供10万吨/日规模的中水,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景观环境用水标准,可作为市区内河福田河和新洲河的生态补水源,在旱季提高内河水体流动性,加大水环境容量及自净能力,保障河流良好水环境质量;同时厂区中水可作为智算中心冷却水源,为算力设施冷却降温,减少设施冷却额外成本,升温后的冷却水循环回流至厂区污泥脱水系统,利用携带的热量作为污泥干化热源,中水在“中水循环利用+智算中心冷却+污泥干化”机制下,作为热量循环利用的载体,在“数据中心+水质净化厂”联合运营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可观的经济效益。
深圳始终将水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要民生工程摆在全市高水平发展的突出位置,陆续制定实施《深圳市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深圳市碧水保卫战“十四五”实施方案》和《深圳市水污染治理建设规划》,通过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保护修复陆地、湿地、海洋三大生态系统,推动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
滨河水质净化厂提标扩建工程作为《深圳市碧水保卫战“十四五”实施方案》和《深圳市水污染治理建设规划》中重要建设任务,以“水量扩能、水质提标、绿色低碳”为目标,高效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精益建造打造精品水务工程,同时以绿色高效的AOA高效脱氮技术,为深圳后续水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化“创新驱动”提供新示范和新思路,助力深圳水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袁晔)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